朱允烨小说叫什么(大明:让朱棣提前两百年996)小说全集阅读无广告(朱允烨)番外+续集
编辑:xiaohua更新时间:2025-04-29 19:11

大明:让朱棣提前两百年996全文
大明:让朱棣提前两百年996(朱允烨)全文阅读:文风诙谐轻快,女主不小白不弱势,在矛盾与冲突中显示出女主的智慧和男主的担当。作者非常善于对这种题材的把控,全文逻辑清晰,剧情层渐式推进,笔下人物生动有个性,悬念高潮不断,十分值得一阅!
作者:朱允烨 状态:已完结
类型:现代言情
为解此困,朱允烨从年轻官僚中提拔了一批新人充任其职。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批新人初掌大权,一时血气方刚,心中充满正气,总想着如何慷慨陈词、为民请命。加之他们对太孙殿下性情了解有限,故而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据理力争。这些年轻人并非有意袒护富商,而是不论何事,但凡皇帝或监国有所主张,他们即刻引经据典反驳,指责不符合礼制及大义。当下便有一位年轻官员挺身而出:“启奏太孙殿下!”
精彩章节
对于百官而言,这个消息并非完全在意料之外,只是推行速度稍快罢了。自太孙设立税务院和监察院起,官员们就料到了这一刻的到来。尽管新的税负较重,但考虑到商贾获利颇丰,十税一是能承受的。即便与历史上的宋元时期相比,这也属于低税甚至相近。正当朱允烨准备正式施行时,有人站了出来,这个时代向来不乏意气用事之人,哪怕是在鼓励大胆谏言的大明朝中,仍不乏时时挑战圣意之人,无论对错皆欲反对到底。于是,一位年轻官员昂首挺胸走向前,表达了异议。
这一段时间以来,因设立税务院与推行一条鞭法之事,朱允烨于朝廷中惩治了不少贪污官员以及与地方豪强有染的官吏。此举虽肃清了朝纲,但也致使诸多职位空缺,影响到国政运行的流畅。
为解此困,朱允烨从年轻官僚中提拔了一批新人充任其职。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批新人初掌大权,一时血气方刚,心中充满正气,总想着如何慷慨陈词、为民请命。加之他们对太孙殿下性情了解有限,故而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据理力争。
这些年轻人并非有意袒护富商,而是不论何事,但凡皇帝或监国有所主张,他们即刻引经据典反驳,指责不符合礼制及大义。当下便有一位年轻官员挺身而出:“启奏太孙殿下!”
闻听此言,众臣心中微微一震。他们此刻轻易不愿挑战朱允烨意见,一方面前人的惨痛教训历历在目;另一方面,朱允烨一贯秉持利民之策,深受拥戴,百官已逐渐懂得审时度势、静观其变。只见这青年官吏高声进言道:“大明初立,至今不过二十载,正当予民休养生息之际,不宜妄自增加税负!”
朱允烨扫视着这群反对者,冷笑开口:“所谓‘予民休养’,你说的是那些勤耕苦作的老百姓,还是那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们?”
年轻官员硬着脖子辩道:“不管普通农民,亦或是商人,均是我朝子民!都应得到生息机会!”
朱允烨对此嗤之以鼻,再报一声冷嘲:“荒谬至极!”
这名年轻官员听闻,面涨红得像煮熟的虾,欲言又止,终是未再争辩——毕竟这是朝堂之上,并非街巷斗嘴之地。
朱允烨随之正色说道:“在孤设立税务院与监察院之前,即便那商税仅为三十分之一,几近形同虚设,他们却凭此举获取巨大利润。然后将所得悉数用于购田置地,并牢牢掌控,致令无数百姓无土可耕,其自身财富累积成山且漏缴重税,毫无敬天畏法之意,这等商贾也配号称‘为民’?”
年少官员哑口无言。然而朱允烨并未就此罢休。他深刻明白此人仅仅代表众多相似思想者的一隅,因此他语气更加坚决地继续说:“推行一条鞭法后,极大程度上缓解了民间百姓的经济压力,此等举措莫不是‘予民休养’之道?”
一些老臣闻言点头称许。自从条规施行以来,没有了恶霸横行,民众日子果然改善不少。那位年轻的提问官员张了几次口终究默然无答。“既然你们承认如此,先前为何还竭力反对一条鞭法令呢?是不是无论我说什么,你们都不会为大明未来发展及江山社稷考虑半分呢?”
朱允烨步步紧逼追问。“在你们心中,‘民’究竟是谁——富商吗,还是那辛勤劳作种地的农人?”
话毕,朱允烨目光如炬,牢牢锁住这些人。“商者重利,所积财富岂止千万巨万,可孤如今不过是收取十分之一的税额罢了……”
“你们必须齐声反对才对。”
“难道要国库中的银子,”
“由你们来掏腰包填补?”
“边疆遭逢外敌入侵时,”
“你们又是否能代为上阵,替那些饥饿的将士拼杀?”
朱允烨此言铿锵有力,听者哑然,再无人敢表示异议。
见群臣安静下来,朱允烨开口道:
“自今日开始,”
“大明商业税务,”
“每月需缴纳一次,”
“由税务院统一管理核算。”
“至明年春季,”
“则按照季度进行征收。”
众官俯身领命。随后政令颁布,消息很快传遍金陵与江南之地——商税从原来的三十税一涨至十税一,商人们听闻,无不一片惊愕叹息。
原先三十税一时,许多人还绞尽脑汁试图规避缴税;而今税率翻了几倍,这无异于让他们倾家荡产!于是很快便有不少商人聚集到一处奢华酒楼商议对策。只是这一次,他们脸上少了昔日的笑容,个个忧心忡忡。
其中有一位金陵城赫赫有名的王老爷,在推行一条鞭法初期并未及时去税务院和监察院注册,错失良机,只勉强获得了一个较低位次的皇商资格。其家族生意亦因此受到重大影响,地位大不如从前。可即便是这样,“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凭借着过往多年经营积累下的威望,他在商界依然颇具分量。
面对满桌珍馐玉液,大家竟没了半点食欲,唯有王老爷独自举杯饮酒。他心里冷笑连连:
“前些日子你们将我远远甩在身后,”
“自己逍遥赚钱取乐去了。”
“现在朝廷提高了商业税收,”
“想必你们赚得越多交得也越多了吧!”
正如俗话所说,商人最难受的事情并非自身亏本,而是看着别人盈利却要缴纳更多钱给朝廷!王老爷瞅着这群满脸愁容之人暗感畅快。
这时,那姓赵的小商人看不下去了,冲着王老爷质问道:
“王先生啊,我们都得比原来多纳三倍税收,”
“为何你还能镇定自若,在这里怡然喝酒呢?”
听到这句话,王老爷放下手中酒盏,目光扫视四周,认出这位赵老板因为家业相对较小而行动敏捷抢得了先机,现如今反而超越众人不少。王老爷微微一笑说道:
“赵掌柜这话说错了啊,”
“先前朝廷设置税务院及监察院之时,”
“你们抢先一步得到了好处,”
“眼下谈到了该纳税问题,”
“怎么一个个反倒在这里唉声叹气?”
这话一出,顿时让其他商人心绪复杂起来。确实如此,当初约定共同反抗新政策的时候,这些人私下却争先恐后跑去登记造册获利,致使王老爷蒙受惨重损失。但毕竟利益当前,各人为自家打算又有何不可?
此刻场间略显尴尬沉默之际,有人忙出来圆场说道:
“诸位莫再争论!”
“我们此刻聚集于此,不是互相指责,而是要想办法应对才是啊!”
“咱们可不是来这儿争吵的!”
“赵兄,你还是少说两句为妙!”
“先听听王老爷有什么想法!”
王老爷嘴角掠过一丝冷笑,淡然说道:“我没什么好说的。”
他又补充道:“朝廷要多少税,我就缴多少税。我是绝对不会与朝廷为敌的!”
众人听到王老爷的言论,
心里都不由得一惊。
这还是以前那位守财如命、分文不拔的王老爷吗?
他居然如此转变了?
之前对王老爷不敬的赵老板此刻却开了口:
“王老爷,我们都这么敬重您,请您想个办法吧,您可不能这么做呀!”
王老爷笑着反问:“怎么就不能这么做了呢?”
接着他理直气壮地说:“本人遵守国法,缴纳商税,凭什么不可以这么做?”
此时众人开始明白王老爷已非往日可比,于是对他多有不恭之词。
王老爷听后怒将酒杯往桌上狠狠一摔,“话不投机半句多,诸位,王某就此告退了!”
说完径自离席,只留下在场众人面面相觑。
待离开之后,王老爷沿街转了几圈,来到一处普通的宅子前,看四周无人,按两短一长的节奏敲了敲门。门迅速打开,
王老爷赶紧闪身入内,
门再次关闭。这座外表平淡无奇的屋子里别有洞天。王老爷进来后径直走到一间房门前,见到屋中之人立刻一脸奉承地说道:“小人拜见雨公公。”
原来那天的事情过后,王老爷丧失优势,在商场这个战场上差点被其他商人吞噬。就在此刻,雨化田找上他,并许诺只要靠拢朝廷就能保护他的利益还能让他继续当皇商。面对这一诱惑,就如同身处沙漠渴到奄奄一息之际遇上了泉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归附于雨化田手下,成为他的一个下属。
而且在收服了王老爷之后,
雨化田也没有指使王老爷干出什么伤天害理或者不利于朝政的事,仅仅是要求他对京城商人异常动向保持警觉并及时汇报。此外还秘密赋予了他锦衣卫力士的身份也就是最低级的锦衣卫成员虽然等级低但也是实职了。
对此深感荣幸的王老爷从那日起便对雨化田忠心耿耿,然而雨化田告诉他无需对己效忠而是应当效忠太孙殿下。自此,王老爷也坚定地立下了对太孙殿下的忠诚誓言。这次他见到了雨化田马上汇报道:
“公公,那些人叫我去喝酒,明面上是饮酒,暗地里却是商量着如何少缴纳税款!”
他说得义愤填膺:
“这群家伙实在是让人愤恨不已!他们身为皇商一年不知道要比其他人多赚取多少利润,却不愿意尽力为朝廷服务!”